会员登录 | 注册
国展讲座论坛篇(七)
时间:2015年09月14日
论坛现场

    国展讲座论坛篇(七)

    “石渠宝笈”特展讲座如期举行

     

    论坛信息

    主题:“石渠宝笈”特展讲座

    时间:2015912900-17:00

    地点: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

    学术主持:刘恒、黄惇

     

        2015912,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论坛——“石渠宝笈”特展讲座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论坛由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恒,中国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黄惇担任学术主持。曹宝麟、傅申、黄惇、姚国瑾四位专家学者先后进行了学术讲演。中国书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陈洪武,中国书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潘文海,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代表一百余人出席参与了论坛活动。

     

    (与会人员合影)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主题发言

    曹宝麟(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教授)

    题目:米芾与刘泾交游考

    主要内容:

        米芾一生官职最高不过是正七品的礼部员外郎,充其量也只是个仰人鼻息的小官。然而在书画王国中,又俨然是一言九鼎的君主,颐指气使,盛气凌人。米芾与其书画友薛绍彭和刘泾号称“米薛刘”,三人在官场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人物,生平资料也不完整。相比薛、刘,米芾总算还有著作行世。刘泾历来几乎无人谈及,渐趋湮没。通过米芾与刘泾的交游考察,还原米、刘二人从初识至亲狎的过程,其间颇具故事情节,妙趣横生。尤为重要的是,本文借助严密的考证纠正了正史中刘泾宦迹的错误,并使几本米帖的系年得到了落实。

     

     

    (论坛现场) 

     

    傅申(台湾大学教授  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

    题目:“书画船”——中国文人的“流动画室”

    主要内容:

        “书画船”为中国书画家特有的传统。自中国绘画中心南移之后,书画家的交通以水路为主,一些船上有足够空间可以摆放桌子文具,并且行驶比较稳定,更兼中国幅员广大,便于长途旅行,于是“书画船”得以出现。这一特殊传统最早可追溯至宋代米芾。明代的董其昌是“书画船”的代表人物。“书画船”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中期,最终因生活和交通的革命性改变而在历史上消失。讲座主要通过书画船的相关形制、董其昌之前“书画船”上创作的作品、舟中行旅与书画创作及鉴赏的关系、“水上山水”与“山中山水”的区别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黄惇(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题目:神会意得——从祝允明、文徵明到董其昌的仿书研究

    主要内容:

        从元初到明代,经画家的实践,逐渐形成一种“仿”创作模式。由于书画家常兼书画于一身,至明中叶的吴门书画家手下出现了仿书,而仿书的手法正源于仿画。仿书的出现,是对传统书法创作模式上的突破和创造,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文徵明、祝允明、文彭等吴门书派在仿书上的探索,再到董其昌在仿书上的变化和发展,透视出这种仿书的基本特征,即仿作以所仿名家名作之风格、笔法为旨归,将己意隐藏于背后或融入其中。神会意得,追求不似之似,以彰显“我神”。由于董其昌将“不似之似”、“妙在能合、神在能离”及“吾神”等理论的内涵注入仿书,从而在观念上提升了仿书的价值,并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姚国瑾(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大学教授)

    题目:傅山与戴枫仲——遗民精神与书法交往

    主要内容:

        《傅山与戴枫仲——遗民精神与书法交往》从历史文献及今人论著对傅山的定位切入,深入探讨了傅山与戴枫仲两位山右遗民的代表人物在明清鼎革之际的艰难处境、学术追寻与艺术交往,揭示了清初山右遗民的双重困扰和思想变迁。进而讨论了以傅山、戴枫仲为代表的晋中学术圈中晋籍遗民与游历山西的外地遗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肯定了晋中学术圏的学术取向的独特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并通过傅山写给戴枫仲的大量书作与书信,证实了遗民之间注重气节,互相砥砺、互相帮助的深厚友谊,也反映出遗民书法的精神境界和风格取向。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国展期间,中国书协举办了当代书法展览系列包括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与入展作品)和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古代书法展览系列包括国家博物馆典藏甲骨文金文书法特展、国家图书馆典藏碑帖善拓书法特展、敦煌遗经书法特展、近现代名人手稿特展、故宫博物院“石渠宝笈”特展,并结合这些展览,邀请70余位著名学者及专家,组织了7场系列相关学术讲座等配套活动。

        国展及系列特展的举办,为广大观众提供了近距离集中观摩古代经典和当代精品力作的诸多机会,创设了古今交相辉映的情境氛围,引发了人们关于书法艺术的真切感受和深远思考;而系列论坛的举办则恰好应时所需,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和书家诉求,围绕当代书坛的焦点热点以及相关问题展开学理性的广泛交流对话,努力将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书法艺术本体和文化意涵的思考推向深入。无疑,这对大力提升国展的审美品位与学术品格,树立最高规格综合大展的崭新形象,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探索和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