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注册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侧记
时间:2015年04月28日
现场创作
现场创作
现场创作
现场创作
现场创作
命题创作内容 作者现场拆封
现场创作评选
现场创作评选
现场创作评选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审侧记 

      姚国瑾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以下简称兰亭奖)于20141214日至21日在书法圣地浙江省绍兴市进行了各项评审,我有幸作为理论奖评审委员和佳作奖文化考查评委参加了此次的评审工作,感受颇深,故将所见所闻略记如下。 

        

      一、评选机制的革新和评审委员的自律 

        

      评选工作是一项非常繁重而又复杂的工作。兰亭奖作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分类较多并各有差别,如终身成就奖、艺术奖、佳作奖、理论奖,要达到公平、公正,结果令人信服,评选机制十分重要。中国书协为此设立组委会、评委会、监委会、学术观察与媒体观察,并规定了佳作奖、理论奖的获奖提名须采取回避制度:即佳作奖本省评委不能提本省参展作品,理论奖评委老师不能提学生,以期保证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于此,365体育在线导航制定了详细的《评审委员守则》和《监审委员守则》,要求评审委员必须遵守评审工作的相关纪律,严格按照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进行工作,廉洁自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对于有不正当行为者,作为污点记录在案,以后不得进入评委名单。这些要求都成为了保证评审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措施。 

        

      就理论奖评审而言,除评审规则与评审纪律外,评审委员的选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此次评审的评委不仅选用了学识渊博的资深评委,也包含了作品颇丰的青年才俊,还有海外归来书学精深的中年史论家。同时,也考虑到了评委的地域分布和史学、理论、批评、教育各个项目的分类。正是这种权衡和考虑,使得理论奖的评审工作紧张而有秩序。 

        

      整个评审既是一个公平、公正的评审过程,也是一个组织者繁重工作的过程,还有一个监委跟踪监督的过程。中国书协的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不辞劳苦、夜以继日地进行了分类、整理投票和随机登录工作。监委会成员全程跟踪,对每一环节进行监察,做到了不出差错,进而保证了评审所得出的公平、公正的结果。 

        

      中国书协的领导多次到评审现场对出现的问题与不同意见和评委进行协商、讨论,权衡利弊,力求公平、公正,效果良好。 

        

      二、评选中所要求的学术规范 

        

      评选的作品按征稿要求,都是第四届兰亭奖以来公开发表的书学论文和出版发行的书学著作。尽管如此,参选的论文与著作仍然有不符合学术规范的现象,这给评审工作带来了许多审稿上的难度。 

        

      所谓学术规范,即学术研究应该遵守规则。依相关解释主要包涵三个层面:一是逻辑层面,主要指逻辑思维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缘起、问题意识、已有研究成果、个人独创和理论发展等,以确保在原有的基础上发现新问题达到思想的深化和理论发展。二是方法层面,主要包括研究的路径、边界与方法等,包括说明源流传承、范式依据、理论框架、分析模型、方法创新等。三是形式层面,主要指文本规范,包括文献索引、引证出处、参考书目、注释体例等,及其是否具有学术上的原创性和是否对研究的问题具有实际性的推进意义等。 

        

      理论奖的评审根据工作安排,以申报成果的类别分为论文和著作两个初评小组,而每位评委都要对本组的论文或著作全部阅读,根据学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甄别,确定是否淘汰与进入复评。 

        

      但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遇到几大问题:1.有没有造假、抄袭、剽窃的现象?著作中含有他人的研究成果,但作者在书中已予以说明,如何对待?2.原已发表的论文是这次参选著作中的章节,算不算重复投稿?而应该给予怎样的考虑?3.出现课题交叉和撞车的著作,应该怎样确定二者关系?4.编撰、汇注类的著作和年谱、年表等算不算学术著作?这些问题都摆在了评委的面前,需要认真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决议。 

        

      对于第一个问题,如果评委不是某一方向或某一方面研究的专家,受到阅读的限制,很难发现这些问题,临时检索也不可能,所以采取专家过目,提出意见,先行会审。如无此问题,专家背靠背,各自提出初评意见和复审意见。对于第二个问题,评委的统一意见是如果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已获过一等奖的成果(论文),原则上不能再进入一等奖的评比。对于第三个问题,如果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且有新材料,则不影响评选。对于第四个问题,主要从学术的基础出发,考虑到作者编撰的目的、注释、年表中所查阅文献难度,这些工作实际上要比写一篇思辨性的文章要难得多。因为史学研究有多种类型,史料学是其中的一类,也是史学研究的基础。 

      无论是初评、复评、终评,还是投票获奖,评委们都能做到廉洁自律、不徇私情,以学术为第一要旨,公平、公正地写下了自己的评审意见,也投下了自己公正的一票。 

        

      三、佳作奖的文化考查 

        

      作为理论奖的评委被安排参加佳作奖的文化考查环节的评审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但也非常的荣幸,使我有机会了解现在创作者的一些情况。 

        

      文化考查环节的测试形式是理解与写作,共有三题,是邀请相关专家根据现实情况和书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给出的。一是有关当前我国的文艺方针和艺术家价值观的时论,二是结合自身创作谈谈对某一段古代书论的理解,三是针对某一件当代书法(篆刻)作品作出评析,在规定的时间内撰写一段300字以上的短文。可以说这三道题的难度并不大,对当代书法创作者来说应该具备相关的素养。但从答题的实际情况看,参差不齐,对理论较为关注的创作者和经过大学书法学科训练者的阐述相对较好,而疏于书法理论者则得分相对偏低。对于书法创作水平相当的作者来说,文化测试分数的高低,对获奖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些甚至是颠覆性的。 

        

      由此想到,中国书协之所以在本届兰亭奖佳作奖的评审中增设文化考查这一环节,不仅是对本次参展者提出了文化素质层面上的要求,而且是基于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未来走向的战略考虑。一个民族的提升,首先是文化水准的提升。同理,一个时代书法整体水平的提升,也需要书法家文化水平的提升。但凡历史上能对后世产生影响的经典书家没有一个是疏于文化的人。 

        

      这就对当代青年书法家提出了要求,即使是擅于创作的书家,也必须具备相应的书法常识和应有的理论基础。书法创作是感性的,需要天赋和基本技巧训练。但要想成为书法名家、大家或大师,他必须要有思想,而对问题的思考则是理性的。这就要求书家不仅要有书法的技巧基础,还应该具备书法基本理论和史识,还要对文字学、文学、史学、哲学有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鲜明风格特征的划时代的优秀作品。